Just–mo

带着相机去乌斯怀亚

如果不把“影”当作阅读理解

    上映第二天进电影院看完,一些想法还是记录一下。
    昨天开始关于国庆档的讨论已经足够,大家对开心麻花的失望是有的,但是我感觉是有一种个人情绪宣泄夹杂在里面,相比之下我选择还是期待很久的《影》。大家给了较高的评价,但是质疑之声还是在的,大家指责剧情的深度不够,“沛伞”的作为武器的不合理,邓超用力过度等等。至此我想说,如果不把《影》当做是一篇阅读理解去层层深究,细细揣测编剧的含义,会不会就更可以当做是一种美学的享受呢?

    若是说照片是光与影的静态表现,那电影就是两者的动态结合。不得不说,张艺谋被称为“国师”是有道理的,一贯以来对中国水墨风的描绘是有独到见解的。天、衣、纸的白,山、水、物的黑,皮肤、孤灯的黄,还有罩住这山水人的青,染成了我们所期待的画。

    一块太极图贯穿了整个故事,阴阳、刚柔、光影、君臣、夫妻、父子,所有的对立面都在彼此转化。胜败会此消彼长,女子的柔可以接着雨将刚刀卸力,正身和影子是相互依存而又彼此替代,一切矛盾体构成了故事的框架。开篇有一个画面让人印象深刻,室内屏风家具的黑白构成了画面的主体,而画面中央桌上的银瓶却异常突出,有光的地方银发光近白,而在影子中却显出浓重的黑,同一物在光影上表现成对立的两端,那其他什么矛盾不是呢?

    记得小时候在电影院看《英雄》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无名面对长空时落在枪尖的雨点,雨是水墨画中的最好的动态表现,不同于风和竹,雨自上而下,落于物时却化为万物之状,竹棍或者长刀溅起的水珠,加上慢镜头与琴筝慢响反而把心跳的节拍牢牢抓住。

    光有极致的光影画面是远远不是一个电影的全部,确实全篇剧情在我看来是略显平淡,可是结合光影就显得十分和谐。也许是境州和荆州谐音,杨苍的大刀也出戏,心里就会不停把三国的水淹七军对号入座。可是入戏之后想到,只要把整个剧情独立在历史之外,那很多的不合理之处便不是难以接受。最后从境州母亲遇刺开始便猜到之后会开始多处反转,心里是把剧情都猜出了个大概,但没想到如此频繁的反转会让人有所疲劳。若是主公打开空木盒后,都督一剑将其头颅砍下落入木盒那该是多好,可惜在这文化环境下不大可能实现。在观影过程中,我仔细去品味每一句台词,像是做一道阅读理解一样去猜导演或者编剧想在其中表达的情感或者意象,当读完全篇后却想长出一口气,为什么不单纯地欣赏光、影、情的结合呢?何不把很多未知的留给几年后心境不一样的自己去重新品味,不必把它当做眼睛里发出异样光芒的那只鱼。

    最后关晓彤和那个叫不出名字的小鲜肉让我感觉亏了十块钱。没有台词功底的表演如同嚼蜡,如果说郑凯演出了一个荒诞又醉于权术的君王,那关晓彤就是一个撕心裂肺的疯癫姑娘,而另一个也远没有少年将军的英气。最后二人的强行加词,宁愿当成资本下的妥协。

    最后的最后,张艺谋确实不负“国师”之名,水墨国风是心头好,光影构图也是顶级水准,剧情评价是各家之好,看完之后堵住胸口一口闷气那便是好电影。

评论 ( 2 )
热度 ( 2 )

© Just–mo | Powered by LOFTER